莒(jǔ)县,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总面积1952.42平方千米。 [1]截至2023年6月,莒县下辖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2]截至2024年末,莒县常住人口95.9万人,城镇化率达51.73%。 [69]
莒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莒氏部落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莒国曾为“东夷之雄”,商、周、汉三度成国,“春秋莒国、鼎立齐鲁”。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秦置莒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莒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4]。地形有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县境东沿地带群山环绕,中部丘凌、平原、洼地垠际相连 [1]。莒县地处胶东经济圈、连接鲁南经济圈,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35]。莒县是全国粮食、油料、果品、蔬菜、中药材、生猪、肉食兔等重要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省级现代农业强县 [44]。2019年,入选上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43]。
2024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4.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0.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22:38.05:49.73。 [69]
- 中文名
- 莒县
- 外文名
- Ju County
- 行政区划代码
- 371122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山东省日照市
- 地理位置
- 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
- 面 积
- 1821 km2
- 下辖地区
- 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 政府驻地
- 城阳街道振兴东路489号
- 电话区号
- 0633
- 邮政编码
- 276599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
- 95.9 万(2024年常住人口)
- 火车站
- 莒县站
- 车牌代码
- 鲁L
- 地区生产总值
- 484.59 亿元(2024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上古
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方国。
夏
为莒部落。
商
莒地属青州姑幕国。 [4]
周
莒地属莒国。除莒城外,还有介根、渠丘、防、兹、牟娄、郓、且于、蒲侯氏、寿舒、郑、寿余、鄢陵、密、大庬、常仪靡、向、邹、纪鄣等。
秦
置莒县,属琅琊郡。
西汉
初,莒县属兖州刺史部城阳郡。
高祖六年(前201年),为齐国属县。
文帝二年(前179年),刘章诛吕有功封为城阳王,立城阳国,都莒,辖莒、阳都、东安、卢四县。境域包括今莒县、沂南、沂水、蒙阴4县的部分地区。
东汉
初,莒县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
建武十七年(41年),属琅琊国,都莒。
三国魏
莒县属青州城阳郡。
晋
莒县初属徐州城阳郡。
太康十年(289年),割属东莞郡。
南北朝
宋,莒属徐州东莞郡。
魏,莒属南青州东莞郡。
齐,莒属南青州义塘郡。
周,改南青州为莒州,莒县属莒州义塘郡。
隋
开皇三年(583年),以莒县为州。
大业二年(606年),罢州为县,属琅琊郡。
唐
初,废东莞县,大部并入莒县,属河南道密州。
武德五年(622年),置莒州,莒属。
贞观八年(634年),废莒州,仍属密州。
五代
仍沿唐制。
宋
莒属京东东路密州。
金
莒县初属山东东路城阳军。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城阳军改城阳州,莒属。
元
莒县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莒州,州治莒。
明
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县省入,领日照、沂水两县。明代境内设坊、隅、乡、镇、店,县城内设5坊4隅,农村设5乡2镇13店。后因乡远难以统率,遂将5乡分解为20牌,牌下统社。
清
沿明制,仍以州治莒,属青州府。
雍正八年(1730年)升为直隶州,仍以州治莒,领沂水、日照、蒙阴三县。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改莒州为县,隶属岱南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隶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年(1925年),更隶琅琊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政府。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改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成立,营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省战工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第二行署改称为滨海行政公署第三专署,莒中县改隶第三专署。7月,改营中县为莒县,隶属关系同莒中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第三专署撤销,莒县划归滨海行署第一专署(滨北)管辖。7月,滨海行政公署第一专署划归胶东区行政公署领导,莒县改属滨海行政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滨海行政公署易名为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六专署,营县更属鲁中南第六专署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六专署易名为鲁中南区滨海专区,莒县隶属滨海专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滨海专区撤销,莒县改隶沂水专区。
1968年3月,隶属临沂地区。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分全县为36个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划为10个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划10个区为332个乡镇,领2585个村。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底,共辖14个区142个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1年2月,新设刘家官庄、天宝两处人民公社。
1962年12月,将19处人民公社改为16个区。
1971年2月,16个区改为18个人民公社。
1975年12月,新划出果庄、大石头、天宝、店子集、寨里河5个公社,全县共23个公社。
1984年6月,改公社为乡镇。新析出大官庄、金墩、孙由、柏崖、里庄、茅埠、龙王庙、王家墩头、二十里堡9个乡。
1993年4月,大官庄、孙由、金墩、龙王庙、茅埠、里庄、柏崖7个乡,中楼、小店、龙山、峤山、东莞、刘官庄6个乡撤乡建镇。
1996年2月,长岭、陵阳、店子集、安庄、浮来山5个乡撤乡建镇。
2000年12月,撤销二十里堡、王家墩头、天宝、大石头4个乡。
2002年2月,洛河乡、碁山乡撤乡建镇。
2010年5月,撤城阳镇建城阳街道,寨里河乡、桑园乡撤乡建镇。
2017年11月,陵阳镇、店子集镇、浮来镇撤镇设街道。
2020年6月,阎庄镇撤镇设街道。 [1]
区划现状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371122001000 | |
371122002000 | |
371122003000 | |
371122004000 | |
371122005000 | |
371122102000 | |
371122104000 | |
371122105000 | |
371122106000 | |
371122107000 | |
371122109000 | |
371122110000 | |
371122114000 | |
371122115000 | |
371122116000 | |
371122117000 | |
371122118000 | |
371122119000 | |
371122120000 | |
371122206000 | 库山镇 [48] |
371122400000 |
图册参考资料 [49-68]
自然地理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日照市西部,东邻日照东港区、五莲县,西界沂水县、沂南县,北接诸城市,南毗莒南县。介于北纬35°19′—36°02′,东经118°35′—119°06′之间,南北最大长距75.6千米,东西最大宽距37.4千米,总面积1952.42平方千米。 [1]
莒县人民政府
地质条件
地层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沂沭断裂带纵贯全区。区内地层出露较全,有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第四系为冲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呈黄色、灰黄色、黄褐色砂质粘土、亚粘土、粘土,砂、砂砾及砾石,少量碎石及钙质结核。白垩系为红棕色、紫红色、紫色、灰白色、灰黄色页岩,钙质砂岩互层、中夹厚层砂岩,砾岩,砂砾岩,中细粒砂岩,局部为青灰色、青色页理发育的页岩。青山组地层为灰紫色、棕紫色凝灰质粗安山岩,紫灰色安山岩,紫灰色安山玢岩,棕紫色凝灰质角砾岩与浅红色凝灰岩,浅灰紫色安山岩,灰黑色角砾熔岩及角砾岩。二迭系在区内仅有零星出露,大体为二迭系底部黄绿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灰色砂岩,灰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灰—灰绿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具斜层理,下与石炭纪上部地层呈整合接触。 [28]。
构造
莒县区内的构造主要为呈近北北东(NNE)向深大断裂——沂沭断裂带和呈近东西向分布的次一级断裂构造。该组配套构造在有些地段互相切割,形成棋盘构造。上述构造成为蓄矿、成矿的良好场所 [28]。
地形地貌
莒县,位于鲁西降起与胶辽台隆的交汇部位,著名的沂沭断裂带从县境的中部通过。 [23]地形有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县境东沿地带群山环绕,中部丘陵、平原、洼地垠际相连。县境南北狭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约三分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多样。沭河北入南出,纵贯全境。 [1]
气候特征
莒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中,雨水充足,全年无霜期187天,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日照时数2506.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37.5毫米。 [4]
水系水文
莒县属淮河流域,境内有沭河水系和潍河水系。沭河是过境河,源于沂山南麓泰薄顶,经沂水进入莒县,纵贯莒县南北,境内干流长76.5千米,境内流域面积1718.4平方千米(含原中楼镇浔河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共有22条一级支流,呈“非”字形排列,其中较大的支流有袁公河、柳青河、鹤河等。潍河源自沂水县箕山,流域面积23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2%。 [1]
土壤类型
莒县土壤,因受成土母岩、母质、地形、河流、气候诸多因素影响,土壤分布复杂,全县共有5大土类、12个亚类、13个土属、93个土种。 [4]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根据《日照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成果,莒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9671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1166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24365万立方米,地表地下不重复可开采量6801万立方米。 [1]
截至2021年,莒县境内有青峰岭、仕阳、峤山3座大中型水库、210座小型水库、25条10千米以上河流,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 [29]。截至2022年7月,新建改建各类水利工程1677处,完成投资48亿元,增加蓄水2500万方,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库。对15条重点河道进行系统治理,修建了25千米的沭河国家湿地公园,重点实施投资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治理沭河58千米,河道生态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30]。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莒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75788.57公顷(113.68万亩)
其中,水田366.4公顷(0.55万亩),占0.48%;水浇地25006.68公顷(37.51万亩),占33.00%;旱地50415.49公顷(75.62万亩),占66.52%。主要分布在碁山镇、夏庄镇、小店镇、桑园镇、龙山镇、招贤镇等乡镇。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5473.2公顷(53.21万亩),占全县耕地的46.81%;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6129.6公顷(39.19万亩),占34.48%;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3294.47公顷(19.94万亩),占17.5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881.52公顷(1.32万亩),占1.16%;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9.78公顷(0.01万亩),占0.01%。
二、园地7961.09公顷(11.94万亩)
园地主要分布在安庄镇、碁山镇、果庄镇、东莞镇等乡镇。
三、林地41461.37公顷(62.19万亩)
其中,乔木林地19889.83公顷(29.83万亩),占47.97%;竹林地2.72公顷(0.01万亩),占0.01%;灌木林地809.72公顷(1.21万亩),占1.95%;其他林地20759.1公顷(31.14万亩),占50.07%。林地主要分布在碁山镇、库山乡、桑园镇、龙山镇等乡镇。
四、草地1639.61公顷(2.46万亩)
全部为其他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东莞镇、碁山镇、库山乡等乡镇。
五、湿地156.71公顷(0.24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莒县全部为内陆滩涂。莒县无沿海滩涂、沼泽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湿地主要分布在阎庄街道、城阳街道、招贤镇、刘官庄镇等乡镇。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436.72公顷(42.66万亩)
其中,建制镇用地7280.83公顷(10.92万亩),占25.60%;村庄用地18990.73公顷(28.49万亩),占66.78%;采矿用地1882.25公顷(2.82万亩),占6.6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82.91公顷(0.43万亩),占1.00%。
七、交通运输用地4398.12公顷(6.60万亩)
其中,铁路用地249.08公顷(0.38万亩),占5.66%;公路用地2055.81公顷(3.08万亩),占46.74%;农村道路2093.23公顷(3.14万亩),占47.60%。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261.64公顷(16.89万亩)
其中,河流水面3572.3公顷(5.36万亩),占31.72%;水库水面4106.88公顷(6.16万亩),占36.47%;坑塘水面2210.43公顷(3.31万亩),占19.63%;沟渠967.82公顷(1.45万亩),占8.59%;水工建筑用地404.21公顷(0.61万亩),占3.5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碁山镇、安庄镇、招贤镇、桑园镇。 [20]
植物资源
莒县可利用资源植物种类较多,约有100种,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药用植物、野菜资源、淀粉植物、纤维植物、蜜源及辅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等6类。 [1]
根据山东省第二次湿地调查和种质资源调查结果,并参照有关资料,莒县有维管植物90科、224属、293种,其中:蕨类植物门4科、5属、5种;裸子植物门4科、6属、8种;被子植物门82科、213属、280种。 [1]
动物资源
莒县野生脊椎动物共有216种(含淡水鱼类),涉及35个目、62个科,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山东省重点保护动物16种。
莒县有野生兽类17种,涉及6目、9科。其中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豹猫。有鸟类17目、36科、12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丹顶鹤;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4种,主要有大天鹅、白鹭、鸳鸯等;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13种,主要有苍鹭、灰斑鸠、啄木鸟等。
湿地公园内初步调查有爬行类野生动物4目、5科、13种。有两栖类野生动物1目、3科、8种。其中省重点保护2种,分别是黑痴蛙、金线蛙。
淡水鱼类50种,涉及7目、9科。另外,根据资料,莒县有昆虫402种,隶属11目、90科。分属于蜻蜓目、螳螂目、直翅目、革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脉翅目。 [1]
矿产资源
莒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共发现矿产38种,发现矿产地78处,其中探明储量的固体矿产有6种:钛铁矿3处,累计查明TiO2矿物量1128.85万吨;金矿1处,累计查明黄金金属量982千克;水泥用灰岩3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128万吨;白云岩矿2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217.63万吨;陶瓷土1处,累计查明资源量311万吨;建筑用花岗岩3处,累计查明资源量超1亿吨。 [1]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0年末,莒县户籍总人口116.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其中全县户籍城镇居民人口42.87万人。 [47]
截至2021年末,莒县户籍总人口116.79万人;常住人口97.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38万人,乡村人口51.06万人。 [46]
截至2022年末,莒县总户数41.43万户,户籍人口116.49万人,较去年减少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61万人;乡村人口71.88万人。出生人口9214人,人口出生率为7.9‰;死亡人口9543人,人口死亡率为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 [45]
截至2023年末,莒县总户数41.44万户,户籍人口116.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72万人;乡村人口71.9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60.36万人,女性56.28万人,性别比为107:100。出生人口8132人,人口出生率为6.98‰;死亡人口4326人,人口死亡率为3.71‰;人口自然增长38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7‰。全县常住人口96.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43万人,较去年增加1.08万人,城镇化率达50.12%,较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 [24]
截至2024年末,莒县总户数41.11万户,户籍人口116.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55万人;乡村人口71.5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60.08万人,女性55.99万人。年内新出生人口7239人,人口出生率为6.2‰;死亡人口11130人,人口死亡率为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2024年,莒县常住人口9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61万人,较去年增加1.18万人,城镇化率达51.73%,较去年提升1.61个百分点。 [69]
政治
播报编辑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0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77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42.19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97.78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38.2:49.9调整为11.8:36.9:51.3。 [47]
2021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9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60.75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11.3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8:36.9:51.3调整为12.5:37.8:49.7。 [46]
2022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3.2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8.0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2.66亿元,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38.1:49.1。 [45]
2023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7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13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3.09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1.53亿元,同比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37.3:49.9。年末全县“四上”总量达到588家,同比增长6.5%。实有市场主体111843户,注册资本(金)1520.33亿元。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803户,注册资本(金)177.61亿元;私营企业23439户,从业人员11.01万人,注册资本(金)1180.21亿元;个体工商户85319户,从业人员21.6万人,资金数额132.35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2282户,出资总额30.16亿元。 [24]
2024年,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5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23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4.38亿元,同比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0.98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22:38.05:49.73。年末全县“四上”企业总量达到637家,同比增长8.3%。其中,工业企业312家;房地产和建筑业企业137家;批零住餐企业144家;服务业企业44家。实有市场主体106407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803户;私营企业23495户;个体工商户8056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2090户。 [69]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莒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84个,完成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62.8%。民间投资增长7.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8.6%,占比下降1.0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40.6%。 [69]
财税收支
2024年,莒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7亿元,增长5.0%。
2024年,莒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96亿元,下降1.3%。民生支出57.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4%。其中教育支出22.50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3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97亿元。 [69]
人民生活
2024年,莒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1元,同比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79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47元,增长5.1%。 [69]
资源
2024年,莒县全社会用电量56.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6%。其中,工业用电量39.7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33%,同比增长1.78%。2024年,莒县完成供售电量分别为45.70亿、44.5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加9.17%、9.55%。 [69]
第一产业
2024年,莒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7%。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2.82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90万亩次。已建成省级推进区2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田园综合体4个。有1家企业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企业获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4家(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市级41家)。小店镇“横山岁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片区获批创建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市级片区。新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1个。 [69]
农业
2024年,莒县粮食种植面积87.42万亩,粮食总产量40.15万吨,亩产459.30公斤,其中,夏粮总产15.85万吨,增长1.2%;秋粮总产24.30万吨,增长0.1%。 [69]
畜牧业
2024年,莒县生猪出栏67.49万头,羊出栏17.01万只,牛出栏3.09万头,家禽出栏8211.98万只。猪牛羊禽肉产量18.35万吨,禽蛋产量5.41万吨。 [69]
生产条件
截至2024年末,莒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8.9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40915台。2024年,莒县完成机耕作业面积85.8万亩,机播面积127.55万亩,机收面积123.25万亩。2024年,莒县化肥施用量(折纯)3.44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970.4吨。 [69]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莒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2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3.1亿元,下降5.1%,增加值下降0.2%。分重点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同比增长2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同比下降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37.3%;造纸和纸制品业产值同比增长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同比增长26.2%。全县产值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产值合计367.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7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过10亿元的有10家、过5亿元的有17家。2024年,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省级“瞪羚”企业8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9家。 [69]
建筑业
2024年,莒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1亿元,增长6.4%。 [6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莒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2亿元,同比增长5%。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17.6亿元,增长15.6%;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8.3亿元,增长10.4%;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3亿元,增长10.8%;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8亿元,增长14.1%。限额以上烟酒类商品、粮油食品类商品及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5%、18.7%、11.5%。升级类消费引领力稳步提升,限额以上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3.4%。 [69]
对外经济
2024年,莒县外贸进出口完成69.3亿元,其中出口57.8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跨境电商出口约5.6亿元。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完成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 [69]
招商引资
2024年,莒县实际到账外资3231万美元。外资企业资金来源于香港、新加坡、荷兰等8个国家和地区,涉及高端塑料、服装、农副食品加工、畜牧养殖、机械制造、风电等行业,其中合同外资过千万美元的有11家。2024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登记4家,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15家。 [69]
房地产业
2024年,莒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4亿元,下降6.0%。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9.5万平方米,增长1.2%。 [69]
邮电通信
2024年,莒县邮政业务收入1.76亿元,增长4%。其中,寄递业务量2968万件,增长0.63%;业务收入1.5亿元,增长4.9%。 [69]
旅游业
2024年,莒县接待国内游客952.7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56亿元。
2024年,莒县拥有星级旅游饭店2家、星级旅游民宿5家,旅行社14家,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家,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5家,评定市级无废饭店1家,市级无废景区1家,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 [69]
金融业
截至2024年末,莒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38.41亿元,比年初增加89.43亿元,增长10.5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94.54亿元,比年初增加74.93亿元,增长10.41%。截至2024年末,莒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98.19亿元,比年初增加62.58亿元,增长9.85%。 [69]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交通
莒县地处胶东经济圈、连接鲁南经济圈,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县城距长深高速仅10分钟车程,距日照港、日照机场、临沂机场均1小时车程,距青岛机场约2小时车程,京博输油管道直达日照港、岚山港,是临港产业的重要基地。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在莒县设站,瓦日铁路、胶新铁路、日兰高速公路、董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206、342国道和313、225省道在县城交汇。 [35]
公路
截至2024年末,莒县莒县境内国道117.57千米;省道73.8千米;县道310.06千米;乡道344.46千米。乡村道路2989.46千米。 [69]
铁路
京沪高铁二线在莒县设站,有瓦日铁路、胶新铁路经过,县城距长深高速仅10分钟车程,距日照港、鲁南高铁、青连城铁、日照机场、临沂机场均1小时车程,距青岛机场约2小时车程。
公共交通
莒县共建有客运站20处,其中县城2处(二级、三级站各1处),乡镇客运站18处;莒县共有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站1个,五级站16个。 [1]
运输
2024年,莒县公路客运量10.34万人次,货运量2395.27万吨,公路旅客周转量2068万人千米,公路货物周转量42.89亿吨千米;公共交通运营车辆244辆,运营线路网1005千米,公共交通客运总量567.1万人次;出租运营车辆207辆,出租汽车客运总量171万人次。
截至2024年末,莒县民用汽车保有量266993辆(低速货车1224辆),比上年末增长2.3%。全县民用轿车保有量254972辆,增长2.9%。 [69]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科技事业
2024年,莒县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7家,同比增长8.4%。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3家。全县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2.66亿元,增长7.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9%,较去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6.72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6.11%,较去年提高4.03个百分点。新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家,我县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达到95家,其中省级平台13家。立项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1项。
2024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0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8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99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年末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个。普通商标实际申请数1922件,实际注册数1318件,商标有效注册量13935件。我县拥有“好品山东”企业4家,省长质量奖1个(提名奖)、山东老字号企业1个、“泰山品质”认证产品1个、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0家,总量居全市第一。省优质产品基地4个、市长质量奖企业3家、个人1名,日照市优质产品基地3个逐步形成以品牌带动企业发展,用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的新发展路径。 [69]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莒县共有各类学校142所,在校生158633名;幼儿园216所,在园幼儿29892名,小学学龄儿童、初中入学率达100%。夏季高考本科录取4580人,录取率69.4%,高考本科录取率高出全省30.7个百分点,有6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中考700分以上10人,我县4人位列全市前10名。投资9346.69万元推进县实验幼儿园沭东校区、桃园幼儿园浩璟学府分园投入使用,新增班级24个,学位720个,全县幼儿园发展到216处,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87处、占86.6%,公办幼儿园138处、占63.9%。 [69]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莒县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4家,其中,文艺表演团体1个、娱乐场所经营单位16个、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3个、艺术品经营机构1个,演出经纪机构2家,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1家,从业人员364人,资产总计2217万元,营业收入1075万元,营业利润总额266万元。 [69]
体育事业
2024年,莒县承办县级以上体育赛事40余场、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2000余场。打造“体育+旅游+明星IP”的观赛旅游新模式,累计吸引群众超60万人,拉动消费1亿元以上。为76处全民健身场地配备健身器材452件、维修健身器材200件。体育彩票网点数量突破100家,2024年,莒县总销量达1.71亿元,莒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体彩工作优秀县,连续14年获评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 [69]
卫生事业
截至2024年末,莒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761处,其中,县直医疗机构6处,乡镇(街道)卫生院处1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专门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机构1处(县疾控中心),防治一体专科医院3处(县结防所、县皮防站、县精神卫生中心),580处村级卫生室、17处民营医疗机构、136处个体诊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开放床位6241张。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完善,新增3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标准;580处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卫生室。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96581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2.06%;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88.57%、81.9%。 [69]
社会保障
2024年,莒县城镇新增就业6833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3人,落实各项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11662.80万元,惠及20个乡镇街道、13家企业及1362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岗位14990个,实施各类培训3077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服务率达98.83%。创业担保贷款核发2.49亿元,扶持802家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893人。
2024年,莒县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9.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30万人。
2024年,莒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4%。兜底保障全面加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2.34亿元、城乡低保电费233.74万元。开展多项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87亿元。
2024年,莒县城市低保金标准同比提高6.3%,农村低保金标准同比提高8.4%,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977元/人/月,比上年提高58元,人均补助678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812元/人/月,比上年提高63元,人均补助550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1271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1056元/人/月。照料护理标准,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363元/人/月,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545元/人/月,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1090元/人/月。
截至2024年末,莒县共有养老机构11处,总床位数2190张,其中,护理型床1837张。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处,实现对城区住宅小区全覆盖。建成农村幸福院1006处,达到星级以上评定标准的871处,2024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 [69]
基础建设
2024年,莒县推进23个城市更新项目、26个城建重点项目,新改造老旧小区597户,新建棚改安置房779套、交付1343套。映淮街、莒道线等25条道路建成通车,县人民医院康养中心、沭东花园幼儿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莒县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典型案例、四星级成长型新型智慧城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30千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达到5A级水平,新能源充电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累计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和美乡村26个。 [69]
环境保护
2024年,莒县实施“四减四增”行动,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服务企业问题整改395余个,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方面,2024年莒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3;PM2.5、PM10、SO2、NO2浓度分别为40、65、12、26微克/立方米,O3浓度为18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69%。水环境方面,莒县3处省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稳定达标,3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处“千吨万人”水源地、2处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全部达标;2024年莒县青峰岭水库成功入选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69]
安全生产
2024年,莒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获评全省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表现突出单位。 [69]
平安建设
2024年,莒县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分别下降32.57%、31.84%。 [69]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综述
莒县是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现有A级以上景区14处。浮来山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定林寺内树龄近4000年的银杏树,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树”。莒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有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106人;“莒县过门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5]。
饮食
- 重要美食
莒县花馍
莒北一带又称为“花馒头”、“枣山”,传统花馍用白面和红枣做成,制作时把发好的白面捏成花鸟鱼虫的模样,组合在一起,再点缀上红枣,做成浮雕状的山形食品,因为枣与“早”谐音,用发面做成,人们寄寓早发、红火、步步登高、早生贵子,多用于过年供奉、婚庆、乔迁、祝寿、庆生、馈赠等 [39]。
- 莒县杂粮煎饼
莒县人食用煎饼应早于汉代,“杂粮煎饼”是流传于莒县的一种烙法,“龙山杂粮煎饼”则以龙山镇盛产或特产的五谷杂粮磨烙制而成,体现了“万物皆可烙”的“莒县煎饼传统”,是莒县杂粮煎饼的代表作之一。根据需用量,准备鲜地瓜、地瓜干和杂粮面粉。将地瓜干丁块上磨磨糊,根据经验及适时观察,控制“添磨”频率以掌握面糊成品的粗细、稀稠。 将杂粮面粉和地瓜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调成面糊。面糊的稠度要适中,将面糊静置“醒”一段时间,通常约半小时,使面粉充分吸水、融合。在锅、鏊面涂一层薄薄的植物油,油热后舀取适量面糊倒在锅、鏊面上。用木刮板或竹片将面糊迅速摊开成一个圆形,尽量摊得薄而均匀。煎饼底部煎至金黄色时即熟、揭下 [40]。
- 地方特产
莒县南涧小米
莒县南涧小米,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莒县丹参
莒县丹参,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莒县黄芩
莒县黄芩,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习俗
- 转秋千
转秋千是碁山镇颇具特色的传统文体活动之一。转秋千最活跃的村庄,分布在碁山主峰以东,以狮子门口、长宁、西山旺、大林茂、大野场、小河等村为中心。有关秋千渊源的记载,首见《事物记原》“齐桓公北伐山戎,将秋千之计传于齐……”莒县转秋千,从每年春分之后开始筹备至清明节黄昏结束。东道村在转秋千盛会期间,周边村民舞龙舞狮前来助兴,周围村民争相上架,表演竞技,民间剧团唱起周姑戏,摊贩也聚拢来,人们看表演、打比赛、买东西,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形成了最热闹的民俗活动盛会 [33]。
- 峤山庙会
峤山镇位于莒县东北部,《重修莒志》记载的莒州外八景之一的朱家庙村青龙山祥云观就坐落在该镇朱家庙西南200米处。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的祥云观会,已有数百年历史。届时,游客涌往,商家云集,香火大盛,热闹非凡,成为莒东三大景观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九逢庙会,搭台唱戏,游客云集,香火大盛 [32]。
浮来山,在民间亦称“福来山”,素以“天官赐福于此山”而著称,又有“人到浮来福自来”之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浮来山周围的两市(日照、临沂)、三县(莒县、沂南、沂水)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少,扶老携幼,云集浮来山“赶山会”。因整个活动以定林寺为中心,故也称“赶庙会”。传承2000余年的浮来山庙会,每年一度 [34]。
-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灯节或上元节。旧时城镇与商贾之地,自十三至十六日晚,门前置代表行业类形的各种彩灯,放焰火、耍龙灯、旱船、狮子舞、高跷、玩耍武术等,沿街表演。改革开放后,灯火辉煌,金树银花,其热闹气氛胜过往年。同时,家家户户大都用萝卜、胡萝卜刻灯,放上植物油点燃。一要送灯。即到祖林上去,给祖上送灯,每个坟头上一盏灯。并到井崖、汪崖、交通要道送灯,以求平安。二是在家里上灯。并在室内、院内、墙角旮旯以及人们的耳、目、口、鼻等处,反复烤照,名曰照毒虫,待油尽时看灯花,预测全年各月雨水大小,或某种庄稼收成如何。此夜若天气无风晴朗,则认为是丰收之年。农家除用雕刻上述油灯外,还习惯用各种粗细面捏制成一至十二各月皆有的灯,有的还制成龙凤和各种家禽家畜形状的油灯,分置各房间、粮囤、天井、灶前等处,连点十五、十六日两晚,近年,多用小红蜡烛代替。自抗日战争后,不论城乡,在十五、十六两日又增添了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和秧歌舞 [36]。
艺术
- 文化
莒地为较早进入人类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莒文化。属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质牛角型号角,即证明莒部落已有严明的纪律和统一的号令,已成为强盛的部落方国。境内发掘出土的国内罕见的酿酒器具和大口陶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标志着莒部落已开始步入人类文明,同时也证明当时莒人文明层次之高。这些图象文字,被专家学者公认为汉字的祖型,它将中国的汉字起源向前推进了两千多年。历经数千年发展和沉淀的莒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古文化。
悠久的历史,给这方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境内浮来山清灵雅秀,古迹众多,是山东省六条旅游线之一,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名列“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山中古刹定林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故居。寺内有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亲笔题写匾额的校经楼,为刘勰晚年校经著书之处。寺院正中矗立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树龄近4000年,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此外,境内还有齐长城遗址、状元林、乐毅垒、马亓山红袄军遗址和玉皇山龙鱼、屋楼春晓等景观,既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又是访古寻幽之胜地。 [1]
莒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的红色热土,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的故乡。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莒州北杏村人。莒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山东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中共莒县特别支部成立,统辖莒县、沂水两地的党组织。解放战争时期,莒县有6657名优秀儿女奔赴前线,32万余人次民兵、民工支前,为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年代,莒县形成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红色群落”——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群体,人数最多时达13341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 [1]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莒县过门笺)
剪纸(莒县过门笺),山东省莒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传说,山东省莒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山东省莒县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文物古迹
莒县是“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9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13处 [37]。
名称 | 简介 | 配图 |
---|---|---|
大朱家村遗址 [31] | ||
陵阳河遗址 [38] | 在莒县城东南10千米的陵阳河南岸的沭河附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共清理墓葬45座,出土大口尊、鼎、鬶、缸、瓮、罐、盆、豆 、壶、杯、号、石斧、骨矛、玉笄、玉坠、玉砭石等珍贵文物2800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距今约5000年左右。 | |
尧王城遗址 [38] | 前后经过13次考古发掘,出土遗物万余件,主要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尧王城遗址发现并清理出32座房屋建筑和52座墓葬,还发现了城墙、城门、道路、建筑基址等遗迹。北城墙主体宽度约26—28米,长度约300米,城墙外侧有30米的壕沟,兼具防洪与防御功能。城址面积近400万平方米,是保存较为完好、内涵丰富的一处史前城址。 |
语言
莒县方言属北方话范围,莒县方言有25个声母,零声母在内,有37个基本韵母。莒县方言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古声母知系知组知彻澄,章组章昌书禅,庄组庄初崇生等三组在现莒县方言里演变为舌尖后音(支翅矢的声母)和(知尺失的声母)。二、日组(卷舌音)在现莒县方言演变中消失,原日组字演变为零声母。三、莒县方言分尖团。普通话有开齐合撮四呼:开口呼指不以高元音[iuy]开头的韵母,齐齿呼指[i]韵和以[i]开头的韵母,合口呼指[u]韵和以[u]开头的韵母,撮口呼指[y]韵和以[y]开头的韵母。“开合”是洪音,“齐撮”是细音 [27]。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综述
截至2024年末,莒县有A级景区1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7处,省级旅游特色村13处,省级精品采摘园15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处;省级景区化村庄11家。莒园大酒店(丽正园店)被评为三星级旅游饭店,北京老舍茶馆莒国古城店、日月之行客栈、天成寨民宿被评为三星级旅游民宿,成立“三省六地”文旅信用互认联盟。 [69]
重要景点
齐长城莒县段位于东莞镇东莞村北4千米的光光山至长城岭上,长8千米、宽10米、高2—3米。城用夯土筑成或沿山就地取石砌成。北段从光光山入莒,呈南北走向。西段从沂水县垛庄东南沿莒沂边界呈东西走向入莒。两段在杨廷官庄会合,呈西北东南走向入诸城。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三个重大项目库。概算投资39亿元,占地面积960亩,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莒国古城按照莒地历史文脉传承,主要建设莒王宫、城阳王府、雕龙苑、文昌阁等十大景点,立体展现春秋、汉、唐、明、清建筑艺术和宫廷、军事、科举、市井等文化。项目于201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底主体基本建成,2021年7月陆续开放。 [11] |
浮来山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位于莒县城西6千米处,海拔299米,面积20平方千米 [41],2001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浮来山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土门群浮来山组层型剖面,寒武、奥陶系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土门群石旺庄组地震遗迹 [42]。
对外交流
播报编辑
名称 | 所属国家 | 备注 | 交好时间 |
---|---|---|---|
唐津市海昌里 | 韩国 | 友好村 | 2025-08-08 [25-26] |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王尽美(1898一1925年),原名王瑞俊,字灼斋,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宋平,莒县招贤镇大罗庄人。1917年生,1934年后,在北平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学习。1936年参加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6月在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90年11月至1998年12月,担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
王玉璞(1890—1941年)原名王楷,字玉璞,小店镇前山头渊人。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成立自卫常备队,任大队长。1940年3月奉命整编为八路军山纵九支队一大队,任大队长。9月又编为山纵二旅六团三营,任营长。
马骅(1913—1958年)原名凤祥,字鸣岐,小店镇吕家崮西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营长、旅参谋长、县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党军内工作,1940年4月率国民党莒县许树声混成旅一个营起义,成立八路军莒县独立营。
吕鸿宾(1911.11—1990.6),莒县阎庄镇爱国村人,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卜商(前507—?),字子夏,人们尊称卜子。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一说卫国人。为孔丘弟子,属七十二贤人之一。
徐盛(生卒年不祥),字文向,三国时琅玡莒人。多立大功,历任建武将军,封都亭侯,庐江太守,赐临城县为食邑。后徐盛升任安东将军,改封芜湖侯。于东吴黄武年间去世。
重要荣誉
播报编辑
2019年8月,莒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5]
2019年11月,莒县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3]
2019年12月,莒县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
2020年3月,莒县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7]
2020年6月,莒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8]
2020年7月,莒县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9]
2020年11月,莒县入选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10]
2021年9月,莒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12]
2021年12月,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区)名单。 [14]
2022年6月,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3] [17]
2023年2月,被认定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