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581年二月—600年十二月)是中国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首个年号,共使用20年,标志着隋朝建立与南北统一。该年号取自道教典籍《灵宝经》中元始天尊开创的“开皇劫”,用以象征王朝承天应运的新纪元 [4]。
开皇年间,隋朝攻灭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 [5],推行中央集权改革: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雏形;实施“大索貌阅”核查户籍,推行输籍法划分户等;完成府兵州县落籍政策,实现兵农合一。其间营建杭州城、仁寿宫,设立黎阳仓与义仓仓储体系,社会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1] [3]。
年号“开皇”源于道教灵宝派五劫轮回观念,与《云笈七签》所述“开劫度人”之说相系。隋文帝通过该年号融合政权建构与宗教思想,借助道士辅政及宫观修建强化统治合法性,为唐代道教兴盛奠定基础 [4]。
年号由来
播报编辑
自杨坚建立隋朝,便十分重视道教对社会的作用,他自称“朕祗奉上玄,君临万里。”并对道教之符箓图谶大加运用。他的开国年号“开皇”,即是取材于道教灵宝派。《隋书·经籍志》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
《云笈七签》卷六亦曰:“及开皇劫,以此妙经,生天立地,大圣应于始青之中,号元始天尊。”依此,则“开皇”为道教的一“劫”之始,表明天地间又一个新纪元的到来。杨坚取此为年号,正是力图证明他依天运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而他则像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那样济度众生,开劫度人。时朝臣王劭在上杨坚的书中曾说:“又年号开皇,与《灵宝经》之开皇年相合。”《三洞珠囊》卷八亦称:“似元皇君号开皇元年,隋家亦象号开皇元年是也。”这些都说明,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年号具有道教神学的象征意义,并直接取自《灵宝经》文。
纪年对照
播报编辑
大事纪要
播报编辑
隋文帝杨坚称帝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不仅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的强盛国家。后人一般将隋文帝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隋文帝进攻陈朝
陈朝灭亡
一月二十二日,杨广入建康,斩陈恩幸之臣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等人以谢三吴。高颎收陈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致天下皆称杨广为贤。杨广以贺若弼抢功违反军事调度,收捕于狱,文帝杨坚释其罪,赐物万段,下诏称颂贺若弼、韩擒虎灭陈之功。前梁将王僧辩之子王颁夜掘陈高祖霸先墓,焚尸报杀父之仇,事后自缚归罪于杨广。文帝下令赦免。分五户守陈帝陵。
杨素建杭州城
开始建造九成宫
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竣工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三月,开始名叫“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
科举制诞生
改立太子
开皇之治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开皇十七年——佛教学者释智颠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