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府是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后设置的府级行政区划 [3] [7],其前身为唐朝贞观年间设立的播州。该府初名"遵义军民府",隶属四川布政司 [2-3],辖真安州及遵义、桐梓、绥阳、仁怀四县 [3] [5]。清雍正五年(1727年)划归贵州省管辖 [6],存续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明清时期,遵义府通过整治赤水河航道、引进蚕桑养殖技术等措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涌现出茅台酒酿造技艺和以"沙滩文化"为代表的学术成果 [4] [7]。
- 设立时间
- 1601年 [3]
- 所属朝代
- 明朝至清朝 [7]
- 隶属变化
- 1727年划归贵州 [6]
- 首任长官
- 遵义军民府知府 [3]
- 下辖州县
- 真安州及四县 [3]
- 废止时间
- 1911年 [7]
建置沿革
播报编辑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定播州宣慰司叛乱后 [3] [7],四月将播州分置为遵义军民府(隶四川)与平越军民府(隶贵州) [2-3],终结杨氏土司700余年世袭统治 [2]。该建制得名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设立的遵义县 [3] [5],取《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之意 [3]。
行政区划调整
播报编辑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取消"军民"称谓直称遵义府 [2]。雍正五年(1727年)划归贵州省管辖 [6],辖域包括正安州及遵义、桐梓、绥阳、仁怀四县 [3] [5]。1730年设仁怀厅驻粮捕通判,1776年升为直隶厅,1909年改为赤水厅由遵义府同知分驻 [1]。
经济发展
播报编辑
清乾隆年间引进柞蚕、桑蚕养殖技术,形成纺织产业链。清嘉庆年间袁锦道创办48间手工作坊 [4],成为贵州早期工业代表。道光年间整治赤水河航道 [7],促进川盐入黔转运体系成型,茅台镇因盐运发展出酱香型白酒酿造技艺 [4]。
文化教育
播报编辑
清中后期形成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沙滩文化" [4] [7],三人著作被收入《清史稿·艺文志》总计23种。咸同年间莫友芝成为版本目录学大家,黎庶昌出任驻日公使期间辑刻《古逸丛书》 [7]。
重要事件
播报编辑
1862年、1868年、1882年三次爆发'遵义教案',涉及天主教传教引发的民教冲突。咸丰四年(1854年)杨龙喜起义攻占桐梓县,同治年间号军起义波及全境。1906年清政府将遵义府列为全国教育改革试验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