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是中国历史上因裴姓家族聚居而形成的地名,其形成与裴氏家族迁徙和分支密切相关。西汉时期裴氏从云中迁至安邑(今夏县西北),东汉永建初年(126年)定居闻喜县,形成以裴柏村为中心的聚落群 [1]。该地名在多地出现行政建制:陕西白河县仓上镇裴家村1949年划入白河县,经历多次区划调整后于2017年析出裴家社区;河南安阳县瓦店乡裴家村明初由裴重德迁居形成,清乾隆年间已载入方志;江苏丹阳裴家村可追溯至13世纪宋元时期,现存唐代地券等文物实证 [2]。
裴氏家族的历史活动强化了地名内涵,如东汉裴岑平定匈奴保障河西走廊安定,裴秀创制图六体理论确立古代地理学基础 [1]。这些聚居地多具有延续性特征,如重庆万州区裴家村1981年因重名以裴家山更名,2004年合并月岭村形成新行政村。现存文化遗产包括丹阳裴家村南朝齐景安陵石刻、陕西神木裴家大院防御地道等建筑遗存 [2-3]。
- 起源时间
- 约西汉至明清时期
- 命名原因
- 因裴姓聚居得名
- 地区分布
- 山西、陕西、河南等9省份
- 现存遗迹
- 唐代地券、明代宗祠照壁
- 行政区划
- 最高建制为公社(1962年陕西省白河县仓上镇裴家村)
地名起源与迁徙
播报编辑
裴姓起源与古代封邑直接相关:西周时非子后裔封于琶乡(今山西闻喜裴柏村),春秋晋平公封颛顼后裔于裴中(今陕西岐县北) [4]。西汉时期,裴氏家族从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迁至安邑,东汉永建初年(126年)定居闻喜县 [1],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聚居形态。山西闻喜裴柏村得名于汉代,裴氏第25代裴晔据风水选址建村。
地区分布与行政沿革
播报编辑
陕西白河县裴家村:
- 1949年前隶属湖北郧县,解放后划归白河县
- 1951年建立乡级建制,1962年成立裴家公社
- 1996年设立村委会,2017年析出2组建社区
河南安阳县裴家村:
- 明初裴重德迁居形成聚落
- 清乾隆《安阳县志》已有记载
- 1949年后保持行政村建制,含4个自然村
重庆万州区裴家村:
- 1951年原名庙子岭村
- 1981年因重名改用裴家山地名
- 2004年合并月岭村形成现建制
文化遗产与历史影响
播报编辑
丹阳裴家村现存唐代地券(705-707年),记载"润州曲阿县东城村"古地名 [2],印证其地理传承。裴秀创立的制图六体理论(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1],奠定中国古代地图学基础。陕西神木裴家大院保存'同梁合柱'建筑工艺,防御地道反映清末民初聚居形态 [3]。
地理特征与聚落形态
播报编辑
典型裴姓聚落多选址丘陵地带:闻喜裴柏村三面环丘陵、南临涑水河;丹阳裴家村北依嘉山、帽山,包含新石器时代遗址 [2]。聚落空间呈现中心辐射特征,如豫东尉氏县形成庄头乡、洧川镇等多个裴家村,清代字辈排序维系血缘网络 [4]。陕西裴家梁村地处蒙汉交界,东侧曾立铁碑划分牧垦界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