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善县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南朝陈祯明二年(588年)置县,隶属梁化郡 [1] [4-5] [7-8]。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梁化郡,改属循州 [1],唐代延续此制 [2] [5-8]。五代南汉时迁治至惠州 [5] [7],北宋起为惠州治所 [6]。明万历年间建成城墙,形成“一街挑两城”格局 [4-5] [7-8]。明代划出部分辖地设永安县 [2],清乾隆时辖平山墟 [3]。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惠阳县 [4] [6-7]。
- 设置时间
- 南朝陈祯明二年(588年) [1] [4-5] [7-8]
- 隶属郡府
- 梁化郡、循州、惠州府 [1] [5-7]
- 治所变迁
- 惠阳东北五里→惠州→桥东白鹤峰 [4-5] [7-8]
- 更名时间
- 民国元年(1912年) [4] [6-7]
- 辖地范围
- 紫金、平山 [2-3]
- 城池形制
- 周长千丈、四门两便门 [4] [8]
建置沿革
播报编辑
南朝陈祯明二年(588年)析汉博罗县地置归善县,属梁化郡 [1] [7-8]。隋开皇十年(590年)废梁化郡,改隶循州 [1],大业三年(607年)为龙川郡治。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属循州 [2],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改隶祯州,迁治今惠州 [5] [7]。宋天禧五年(1021年)为惠州治 [6],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县治迁入府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惠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改惠阳县 [4] [6-7]。
治所变迁
播报编辑
南朝陈祯明二年县治设于惠阳东北五里(今惠东梁化镇) [1] [7]。隋开皇十年(590年)迁循州治至归善县。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寇乱移治惠州府城,形成“一城两治”。明万历三年(1575年)复迁桥东白鹤峰,筑城墙周长千丈,开辅阳、龙兴、通海、娱江四门 [4] [7-8]。清咸丰五年(1855年)最后修葺城垣。民国时期城墙拆除,仅存北门旧址 [4] [8]。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隋唐时期辖紫金地域,与兴宁县分治。宋元时辖紫金县部分区域。明隆庆三年(1569年)析古名都、宽得都置永安县 [2]。清乾隆年间辖平山墟(今深圳坪山),归德场辖凤凰岩盐区。1900年三洲田起义时,三洲田属归善县 [3]。
历史事件
播报编辑
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梁化郡始置,隋开皇十年(590年)郡废 [1]。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始筑归善县城 [4] [7]。万历六年(1578年)建成“一街挑两城”格局,水东街连接府县两城 [5] [7-8]。1900年孙中山发动三洲田起义,史称惠州起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