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播报编辑
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
开元盛世
播报编辑
任用贤能
改革吏治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于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发展经济
玄宗于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天宝元年(742年),大唐帝国的人口约4891万人。杜佑的《通典·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记载当时盛况:“米斗至十三文,青(治所在今山东青州)、齐(治所在今山东历城)谷斗至五文。自后 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治所在今河南商丘)、汴(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治所在今陜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治所在今湖北江陵)、襄(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北至太原(今属山西)、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提倡文教
对外军事
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彍骑”。而他亦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纪年对照
播报编辑
公元 | 干支 | 年号 |
---|---|---|
713年 | 癸丑 | 元年 [2] |
714年 | 甲寅 | 二年 |
715年 | 乙卯 | 三年 |
716年 | 丙辰 | 四年 [1] |
717年 | 丁巳 | 五年 |
718年 | 戊午 | 六年 |
719年 | 己未 | 七年 |
720年 | 庚申 | 八年 |
721年 | 辛酉 | 九年 |
722年 | 壬戌 | 十年 |
723年 | 癸亥 | 十一年 |
724年 | 甲子 | 十二年 |
725年 | 乙丑 | 十三年 |
726年 | 丙寅 | 十四年 |
727年 | 丁卯 | 十五年 |
728年 | 戊辰 | 十六年 |
729年 | 己巳 | 十七年 |
730年 | 庚午 | 十八年 |
731年 | 辛未 | 十九年 |
732年 | 壬申 | 二十年 |
733年 | 癸酉 | 二十一年 |
734年 | 甲戌 | 二十二年 |
735年 | 乙亥 | 二十三年 |
736年 | 丙子 | 二十四年 |
737年 | 丁丑 | 二十五年 |
738年 | 戊寅 | 二十六年 |
739年 | 己卯 | 二十七年 |
740年 | 庚辰 | 二十八年 |
741年 | 辛巳 | 二十九年 |
大事件
播报编辑
开元二年七月——滦水谷之战
开元二年八月至十月——武街之战
开元十五年正月——青海之战
开元十五年十月——瓜州之战
开元十八年六月至开元二十年三月——攻契丹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15道
【出生】
开元十三年——怀素,书法家(785年卒)
【逝世】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