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区,安徽省合肥市辖区,位于合肥市区中北部 [3],总面积137.6平方千米(其中董铺、大房郢水库水面和水源保护区面积约70平方千米)。 [3]区境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51]截至2023年10月,庐阳区辖9个街道、1个镇、1个乡。截至2023年末,庐阳区常住人口为73.3万人。 [47-48]
庐阳区是合肥市的老城区。 [50]1949年2月,合肥市设区,第一区、第二区在今庐阳区境内。1951年11月,在第一区、第二区基础上成立东市区,后改称南市区、中市区。2002年3月,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 [52]自秦代合肥置县以来,庐阳区即“古庐州府”址,是合肥的起源地、庐州文化的摇篮和全市的文化中心,被誉为“合肥之根、庐州文脉”。古刹明教寺、庐州府城隍庙、逍遥津古战场、曹操点将“教弩台”、李鸿章故居等古迹众多,三孝口、四牌楼等已成为合肥城市坐标和历史记忆。 [54]
2024年,庐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3.84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速2.9%,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1亿元、增速6.1%,第三产业增加值1094.10亿元、增速4.4%。 [49] [58]
- 中文名
- 庐阳区
- 外文名
- Luyang District
- 行政区划代码
- 340103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
- 地理位置
- 合肥市区中北部
- 面 积
- 139.32 km2
- 下辖地区
- 9个街道、1个镇、1个乡
- 政府驻地
- 亳州路街道濉溪路295号
- 电话区号
- 0551
- 邮政编码
- 230001
- 气候条件
- 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 人口数量
- 73.3 万 [47](2025-08-06零时常住人口)
- 著名景点
- 三国遗址公园、环城公园、杏花公园、古逍遥津
- 车牌代码
- 皖A
- 地区生产总值
- 1278.85 亿元 [46](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地名由来
历史上合肥曾别称“庐阳”,今区名“庐阳”即表明这一地域悠久的历史。 [3]
建制沿革
合肥古为淮夷地。
商代,称虎方。
西汉,先属淮南王国九江郡,后淮南国废,设九江郡,合肥仍属之。元封五年(前106年),合肥改属扬州九江郡。东汉建武六年(30年),刘秀封功臣坚镡为合肥侯,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历4世,废国为县。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任扬州刺史,为扬州治。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合肥县改属淮南郡;
西晋,属淮南郡。东晋,为豫州准南郡。咸和五年(330年)至南北朝永初三年(422年), 合肥县与汝阴县同治。
唐朝,改庐江郡为庐州,先后属庐州、淮南道庐州。
五代至后周,属庐州。
北宋,先后属淮南道庐州、淮南路庐州、淮南西路庐州,均为州治。南宋,庐州曾为金占领,寄治巢县,旋即收复,仍为州治。
元朝,先后属淮西道庐州路、河南江北行省庐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占庐州,改路为府,先属江淮行省庐州府,后属南京直隶庐州府,均为府治。
清初,属江南省庐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属安徽省庐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庐州府废,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全省分为三道,属安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行政督察区,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安徽省省会从立煌(今金寨)迁至合肥,省政府机关驻区境。
2025-08-06,合肥解放;2月,合肥市设区,第一区、第二区在今庐阳区境内。
1951年11月,在第一、第二两区基础上成立东市区。
1960年6月,东市区更名为南市区,同时成立南市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
1963年8月,南市区更名为中市区,撤销南市人民公社。
2002年3月,中市区更名为庐阳区。 [1]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1968年,撤销双岗、逍遥津、三牌楼、县桥、方桥5个街道,改设钢铁新村、濉溪路、双岗、北门、向阳、六安路、县桥、安庆路、鼓楼、淮河路、东风、红星、红旗、青年路、前进、巢湖路等16个街道。
1969年12月,将设立的16个街道改设为双岗、向阳、东风、红星、巢湖路、淮河路、阜阳路、前进8个街道。
1985年7月,将中市区巢湖路、包河两个街道划归西市区管辖,将西市区光明、益民、安庆路、毫州路4个街道划归中市区管辖。中市区辖三牌楼、益民、光明、逍遥津、鼓楼、县桥、寿春、安庆路、双岗、亳州路等10个街道。
2002年3月,撤销郊区,将郊区三十岗乡、杏花村镇、大杨镇划归庐阳区管辖。
2004年7月,撤销杏花村镇,成立杏花村街道;
2005年5月,撤销鼓楼街道和寿春街道,调整杏花村街道和双岗街道辖区范围,成立海棠街道和杏林街道。 [1]
2012年,将三牌楼街道、县桥街道并入逍遥津街道。将安庆路街道、光明街道、益民街道合并,新设立三孝口街道;以路为界,调整双岗、亳州路、杏林、海棠4个街道管辖范围;重新划分杏花村街道管辖范围,增设四里河、林店2个街道。 [5]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0月,庐阳区辖9个街道、1个镇、1个乡:亳州路街道、双岗街道、杏林街道、海棠街道、杏花村街道、逍遥津街道、三孝口街道、四里河街道、林店街道、大杨镇、三十岗乡。 [6]共有社区65个、村14个。 [3]庐阳区人民政府驻亳州路街道濉溪路295号。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庐阳区,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及其西北部,地处北纬31°51′12″—31°57′58″、东经117°03′45″—117°17′38″之间,东以板桥河为界与瑶海区相望,南连包河区、蜀山区,北与长丰县接壤。东西长22.1千米,南北宽12.3千米。总面积138.82平方千米。 [3]
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
地质
庐阳区地处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结合部位,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为淮南褶皱带、合肥断陷盆地。 [1]
地形地貌
庐阳区属于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地处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结合部位,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为淮南褶皱带、合肥断陷盆地。区境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0一40米。 [3]
气候
庐阳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年平均气温15.8°C,年平均降水量988.4毫米,年平均日照2218小时。 [3]
水文
庐阳区境内无山,南淝河穿区而过,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坐落其间。南淝河流经庐阳区段长4.7千米,另有四里河、板桥河等支流汇入其间。董铺水库位于区境西北,集水面积为207.5平方千米,总库容2.42亿立方米。大房郢水库位于巢湖水系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坝址距市中心5千米,距城市二环路800米,集水面积184平方千米,总库容1.77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庐阳区土地总面积13757.35公顷。耕地3759.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34%。园地面积34.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5%。林地面积265.39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13%。草地面积22.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7%。城镇及工矿用地5416.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39%。交通运输用地382.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734.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91%。其他土地14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3%。 [7]
植物资源
庐阳区植物资源中,食用植物、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等绝大多数为人工栽培。2004年,对全区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表明:全区数目最多的树种是场树、刺槐、臭桩。其他主要树种有泡桐、中槐、梨、枸橘、法梧、枫杨、水杉、乌柏、香樟、广玉兰、柿、石榴、桃、杏、红叶李、女贞、桂花、雪松、柏、香桩、葡萄、银杏、松等。少数单位及村庄栽有竹类。
野生中草药材有龙胆草、益母草、土藿香、苍耳子、金钱草、萝荆子、女贞子、牛蒡子、青蒿、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苏、金银花、艾茴香、桑叶、野菊花、枸杞、芭蕉根、芦根、淡竹叶、大青、车前草、谷精草、马葡、闹杨花,牵牛、马鞭草、金福花、白花蛇舌草、万方草、急性子,桑甚子、蛇床子、地夫子、板蓝根、罗布麻、薄荷、丝瓜络、瓦楞子、菜菔子,马齿苋,荠菜,碎米荠、点地梅、田皂角、地锦草、铁苋菜、土牛膝、小蓟、田基黄、半边莲、墨早莲、半枝莲、天名精等。 [7]
动物资源
庐阳区的动物资源有:地鳖虫、蜈蚣、黄鼠狼、水獭、刺猬、野兔、蝙蝠、獾、獐、鹭鸶、喜鹊、鹧鸪、布谷鸟、百灵鸟、画眉、野鸡、野鸭、啄木鸟、翠鸟、黄鹏、猫头鹰、鹌鹑、斑鸠、蝴蝶、蜗牛、蚯蚓、青蛙、蟾蜍、青草蛇、赤练蛇、蟒蛇、蝮蛇等。 [7]
人口
播报编辑
2021年,庐阳区常住人口70.3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城镇化率99.33%。 [4]2021年,庐阳区户籍人口53.64万人。少数民族37个,户籍少数民族约0.79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0.57万人。 [3]
2023年,庐阳区常住人口为73.3万人。 [47]
政治
播报编辑
区长:杨丙红
领导信息截至2025年2月 [16] [57]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3年,庐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亿元,下降1.9%;第二产业增加值200.4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6.43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0.2:15.7:84.2。 [49]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庐阳区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施工项目数99个(含公摊项目),较2020年同期增加14 个,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6.5%,占全部投资的57.8%,比上年提高9.3%,拉动投资增长12.5%。
2021年,庐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89.8亿元,比上年下降16.0%。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4.8万平方米,下降0.1%;商品房销售额219.6亿元,增长13.9%。 [4]
财政
2021年,庐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05亿元,比上年下降0.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77%。分税种看,增值税7.19亿元,下降12.76%;企业所得税6.01亿元,下降2.04%;个人所得税1.48亿元,增长18.58%;城市维护建设税1.26亿元,下降0.46%;房产税4.47亿元,增长23.28%;印花税1.08亿元,下降16.76%;土地增值税2.78亿元,下降1.49%。 [4]
人民生活
第一产业
2021年,庐阳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7公顷,比上年增长3.9%。其中,蔬菜434公顷,增长0.9%;瓜果103公顷,增长18.4%。
2021年,庐阳区蔬菜产量13328吨,增长2.0%。瓜果产量2201吨,增长25.8%,园林水果产量1918吨,下降3.5%。
2021年,庐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8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3%。 [4]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庐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4户,比上年增加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
规模以上工业中,19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7个增加值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288.5%。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纸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40.6%,家具增长 1.6%,太阳能电池增长143.3%。
2021年,庐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97.0%,其中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48.7%、20.1%和17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0.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4.78亿元,增长3.2倍。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28元,比上年增加4.63元。
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共计222家,比上年同期增长3家,其中房屋建筑业企业共计46家,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共计78家,建筑安装业企业共计33家,建筑装饰、装修及其他建筑业企业共计65家。 [4]
建筑业
2021年,庐阳区建筑业总产值559.1亿元,增长19.5%。建筑业增加值183.18亿元,增长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03.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11%,房屋竣工面积43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49%。建筑业从业人员8.9万人,比上年增长6.5%。 [4]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庐阳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1.45 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97亿元,增长8.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28亿元,增长17.6%;金融业增加值341.90亿元,增长6.0%;房地产业增加值120.94亿元,增长5.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37.31亿元,增长8.8%。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1.3%,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4.7%、27.2%、和21.3%。 [4]
国内贸易
2021年,庐阳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法人企业364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0.2亿元,增长17.4%,汽车类零售额97.79亿元,增长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68.97亿元,下降1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2.89亿元,下降4.9%。 [4]
对外经济
2021年,庐阳区进出口总额1308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出口额123933万美元,增长43.5%;进口额6876万美元,增长39.7%。
2021年,庐阳区新签约协议总投资额上年增长27.9%,实际到位外资3.1亿美元。 [4]
旅游
2021年,庐阳区共接待游客57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6亿元,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2%和13%。 [4]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庐阳区驻有:安徽农业大学 [3]、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 [19]、合肥工业大学 [21]、安徽中医药大学 [15]、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24]、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25]、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26]。
截至2021年,庐阳区共有39所中小学,其中高中1所、初中11所13个校区、小学27所38个校区,高中在校学生2370人、初中在校学生21166人,小学在校学生57946人,教师总数5199人(在职)。 [4]
科学技术
2021年,庐阳区成功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累计总数228家,增长35.7%;技术合同交易额45.89亿元,增长64.5%;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个;新登记科技成果270项,就地转化科技成果150项。 [4]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庐阳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9万册(件),农家书屋14家。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家,文化经营单位913家,其中文化娱乐场所37家、网吧60家、营业性演出场所2家。 [4]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庐阳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84个,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0960 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9234 张。卫生技术人员 1430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214人、注册护士6828人。 [4]
社会保障
2021年,庐阳区城镇新增就业28518万人,失业人员参保(续保)35478人(其中含养老保险32716人,医疗保险30189人),自由职业者参保(续保)15413人(其中含养老保险13345人,医疗保险124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6%,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98%。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0617人,领取养老金15120人,发放率100%。 [4]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黄梅戏
黄梅戏,安徽省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源自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融合,吸收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1952年,在合肥市成立全国第一个专业黄梅戏表演团体—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20]
2025-08-06,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项目编号:Ⅳ-60。 [22]
梅花针灸
梅花针灸,源于周楣声教授家传针灸技术。周氏金针,家学渊源,历代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周楣声,增损重订成《金针梅花诗钞》一书,记载梅花派针法(移光定位针刺心法、法时辩证取穴法、意念运针法);以鬃代针,穴位埋线;阳光普照法等。另外,穷溯《内经》,结合临床,去陈规枷锁,著《灸绳》,倡“热证贵灸”之新意。2014年,梅花针灸获得合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36]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是晚清江淮地区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西面故居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小姐楼),东面则为“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展馆。 [28]
三国新城遗址
三国新城遗址,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距今1775年,土城残基犹存,堪称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历史遗存。城址南北长约420米,东西宽约210米,有大小18座土墩,互相连绵成长方形。城址外围有护城河(古城壕),遗址总面积约150亩。 [29]2018年,三国新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
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是安徽博物院的老馆。位于合肥市老城区三孝口,整栋建筑简洁壮丽,平面规矩,中轴对称,主楼高耸峭立,回廊宽缓伸展。外表以白色为主色调,屋檐和立柱都是棕红色,安徽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批大型省级综合博物馆之一。
陈列展览大楼,由著名建筑设计家彭守仁亲自设计,外观既凸显苏式建筑的独特风格,也融入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大楼面南背北,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7800平方米,主楼和两边副楼都是展厅,楼前建有广场、绿地,与大楼交相辉映,融为一体。2013年,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
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庐阳董铺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庐阳区西部,区域包括南淝河、董铺水库及其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范围。西起南淝河支流汇合口,东至董铺水库大坝,北起三国城路,南达水库水源一级保护区南界(其中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和科学岛及北部进岛公路,不包括在范围内)。公园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度7.5公里。 [32]
地方特产
播报编辑
三十岗西瓜
三十岗西瓜,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十岗西瓜保护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度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三十岗西瓜,果实中小型,中型瓜圆形,小型瓜椭圆型。果形正,果皮薄、光滑有光泽,外皮底色浅绿色并均匀分布锯齿状深绿色条纹。 [33]
2025-08-06,原农业部批准对“三十岗西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34]
合肥鸭油烧饼
合肥鸭油烧饼,合肥的特色传统名点。用鸭油和制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火功,质量均很讲究,烧饼层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余味久存。其实更象千层饼,里面裹了葱花,鸭油等。烧饼里鸭油不少,烤的焦黄透酥,趁热吃更棒。 [37]
合肥大麻饼,合肥的四大地方传统名点之一,相传起源于北宋时期。以南瓜为主料,白糖、冰糖为配料,再配上青红丝,再和拌麻油做饼馅,用精细面粉做成饼状,并将馅包入其内,外皮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入烘炉炕制而成。这种麻饼面如蟹壳黄色,边沿泛白,吃起来脆而不焦,香甜柔软。 [37]
合肥烘糕,为安徽省合肥地区地方传统糕类名点,被誉为合肥糕点族中的“四大名旦”之一。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始于北宋末年。烘糕金黄油润,疏松多孔,香酥可口,味美甘甜,具有润肺消喘的功效。 [37]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龚澎
龚澎,女,安徽合肥人。1938年4月至10月,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1958年4月至1959年1月,北京周口店工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兼新闻司司长。 [39]
李长才
李长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人。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国防科技大学毕业,上将军衔。历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干事、副部长,陆军第12集团军34师、36师政委,陆军第12集团军副政委,第31集团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副政委,兰州军区政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0]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16年11月,庐阳区入选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 [8]
2017年7月,庐阳区入选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 [9]
2018年1月,庐阳区入选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35]
2018年10月,庐阳区入选第二批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38]
2018年12月,庐阳区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2]
2020年4月,庐阳区入选2016-2018年度安徽省教育强县。 [18]
2020年6月,庐阳区入选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
2021年1月,庐阳区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14]
2021年7月,庐阳区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17]
2021年8月,庐阳区荣获2021全国围棋之乡。 [13]
2022年2月,庐阳区入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42]
2022年4月,庐阳区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 [23]
2023年2月,庐阳区入选安徽省建筑业十强区。 [41]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2。 [43]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83。 [45]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1。 [53]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82。 [55]
2024年12月,庐阳区入选天和2024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69。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