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兰(2025-08-07~2025-08-07 [5]),女,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人。中共党员,曾任农业合作社社长、公社书记、临西县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等。 [5]
1955年7月,吕玉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参加生产劳动,并被选为初级农业社社长。1958年,吕玉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她任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1965年,吕玉兰发表了《十个为什么?》文章。 [14]1966年,吕玉兰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加了国庆观礼,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9年,吕玉兰当选为“九大”代表,之后又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970年,吕玉兰任临西县委书记,提出了的“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号。1971年,吕玉兰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1973年,吕玉兰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阿尔巴尼亚访问。1974年,吕玉兰兼河北省农委副主任。1977年,吕玉兰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吕玉兰调任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1985年,吕玉兰任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农业厅党组成员。1990年至1993年,吕玉兰因工作劳累过度,患上脑血管痉挛症。2025-08-07,吕玉兰因病在石家庄逝世,享年53岁。 [3-4]
吕玉兰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13]
- 中文名
- 吕玉兰
- 性 别
- 女
- 国 籍
- 中国 [5]
- 民 族
- 汉族 [18]
- 籍 贯
- 河北临西 [18]
- 出生地
-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 [5]
- 出生日期
- 2025-08-07 [2]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4]
- 代表作品
- 《十个为什么?》 [14]
- 逝世日期
- 2025-08-07 [4]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2025-08-07,吕玉兰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
1955年7月,吕玉兰从高小毕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她作为知识青年回乡务农,投身生产劳动。由于吕玉兰有文化、有理想,热心肠,有干劲,被破格推选为“新立”合作社副社长;10月,吕玉兰被提拔为社长。 [3-4]
1956年春,吕玉兰当选为下堡寺区张三寨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 [3-4]5月,吕玉兰兼任张三寨乡副乡长。 [3-4]
1958年,吕玉兰加入中国共产党。 [4]
1960年,吕玉兰任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战风沙、斗盐碱、开荒种树、打井修渠;吕玉兰带领全村群众苦战三年,造林600亩,植树10万株。 [4]
1965年,吕玉兰发表了《十个为什么》一文。 [4]
1966年,吕玉兰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并受邀参加了国庆观礼活动。她还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4]
1969年,吕玉兰当选为“九大”代表,之后又当选中共中央委员。 [4]
1971年5月,吕玉兰当选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河北省委副书记。 [4]
1973年,吕玉兰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阿尔巴尼亚访问。 [4]
1974年,吕玉兰兼河北省农委副主任。 [4]
1977年,吕玉兰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4]
1981年,吕玉兰调任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 [4]
1985年,吕玉兰任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农业厅党组成员。 [4]
1990年至1993年,吕玉兰因工作劳累过度,患上脑血管痉挛症。 [4]
担任职务
播报编辑
吕玉兰曾任农业合作社社长、公社书记、临西县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七、八届河北省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 [5]
人物事迹
播报编辑
治沙造林
1955年7月,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她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打破了当地妇女不下地干活的传统观念。同年8、9月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吕玉兰所在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因其有文化、有理想、热心且干劲足,被选为“新立”合作社副社长,后提拔为社长,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此后,吕玉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进行多业并举。1956年,她被选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并兼任副乡长。
东留善固村北的千亩沙荒地制约农业发展。吕玉兰决心治理沙荒地,励志植树造林。为解决树苗问题,她带领姑娘采摘树种,并争取到生产队6亩育苗试验田,成功培育出树苗。随后,她成立“妇女造林队”,坚持春天采种育苗,秋后植树造林。到1959年,共栽种11万棵树,初步实现沙荒地变绿洲的梦想。70年代初,这片林地不仅成为绿洲,还成为村里的花果山和摇钱树,使东留善固村彻底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3]
临西变革
吕玉兰在担任中共临西县委第一书记期间,面对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发展要求,她立即组织研究部署,规划方案,带领全县人民掀起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大会战。通过改善农田水利建设、修建排灌站、打井抗旱等措施,实现了土地灌溉全覆盖。同时,上马氮肥厂解决农业肥料问题,并转变干部作风,提出“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历经三年,临西县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3]
保定解困
“文革”期间,保定地区局势动荡,省委派遣吕玉兰为组长的工作组前往处理。吕玉兰虽已身怀六甲,但仍承担此重任。她宣传中央和省委指示,深入武斗现场解决问题,促使各方冷静下来,为和解奠定基础。 [3]
正定请命
吕玉兰被任命为正定县委副书记后,面对正定农民沉重的粮食征购任务,她进行大量调查研究,主张如实向上级反映正定的真实情况。尽管面临被免职、降职的风险,但她坚持实事求是,向上级写信反映情况,最终使正定的粮食征购任务大幅核减,为农民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加快了全县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3]
直言献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改革大潮涌动,但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吕玉兰作为人大代表,在五届人大第十二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农村思想工作的提案。尽管面临政治风险,但她坚定地说出实话,为农村政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3]
清廉风范
吕玉兰在28年领导生涯中,牢记党的宗旨,贯彻执行党章党规,经受市场经济考验,顶住歪风邪气。1974年到省委上班,户口仍在东留善固村,靠工分和补贴生活,拒绝额外救济。任省委书记期间,放弃高干楼,住普通住宅楼,小院种菜补贴家用。分管人事财务长达8年,未购买与身份匹配汽车,始终使用破旧轿车。多次拒绝分配新宿舍,从不与同志争房。重病期间拒绝特批护理费及雇保姆。出访前在服装厂做衣服,坚持支付加工费。23年领导生涯中,秘书有困难尽力帮助,但未利用权力为秘书或亲戚谋利,亲戚中无做官者。 [3]
主要贡献
播报编辑
2025-08-07,《河北日报》头版刊登吕玉兰署名文章《十个为什么?》,吕玉兰结合自身的合作社管理经验,通过“为什么有人说我‘傻’”、“怎么看待‘精’和‘傻’?”、“为什么‘我’不怕得罪人?”等十个问题,介绍了吕玉兰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和怎样对待人生的体会。 [14]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吕玉兰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13]
年份 | 荣誉/称号 |
---|---|
1955年 | 山东省劳动模范 [12] |
1958年 | 山东省劳动模范 [12] |
1963年 | 山东省劳动模范 [12] |
1965年 | 河北省劳动模范 [12] |
1966年 | 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12] |
2019年 | “最美奋斗者” [13] |
人物生活
播报编辑
人物语录
“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 [6]
“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15]
“多好的皮鞋,俺也不要。救灾物资,应该先分给最需要的群众。当干部的,谁也不许先挑先拣。挑了衣裳的,赶快放回去,重新分配!” [6]
“参加劳动不能忘,艰苦朴素最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保持本色第一桩。” [5]
“俺不管那些,该说的就说,虽然俺不是省委书记了,但俺还是人大代表、共产党员,如果都不敢讲实话,一旦农村政策走歪了,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3]
“农业厅宿舍紧张,咱们有省政府这套房子住,当领导的就不要与同志们争了。” [3]
家庭情况
关系 | 姓名 | 描述/事件 |
---|---|---|
丈夫 | 江山 [3] | 1974年为新华社政治外事记者,6月22日与吕玉兰正式见面,10月3日在河北省委大院一号楼举办婚礼 [7-8] |
大女儿 | 江河 [3] | - |
小女儿 | 江华 [3] | - |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1982年春,我从北京调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有幸和她一起共事,耳闻目睹了她的高风亮节、公仆风范,对她更加敬佩和尊重了。”(习近平总书记1994年撰写的《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深切怀念吕玉兰同志》 评) [3]
“玉兰同志总是那样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处处表现出劳动模范的崇高凤范,时时记住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实践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所写的怀念吕玉兰的文章《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评) [5]
“我在正定与玉兰同志一起工作了3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姐弟情谊。特别是我当县委书记时,她对于我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至今我想起来还心头热呼呼的。”(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所写的怀念吕玉兰的文章《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评) [5]
“吕玉兰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吕玉兰同志生平》 评) [9]
吃得下苦、经得起委屈、不计较个人得失,吕玉兰的力量,就来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崇高的目的。(邢台广播电视台 评) [15]
后世纪念
播报编辑
人物书籍
《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深切怀念吕玉兰同志》是写于1994年吕玉兰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的春天,由习近平同志书写的文章。 [1]
纪念展陈
- 吕玉兰纪念馆
吕玉兰纪念馆建成于2008年,座落在已故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同志的故乡——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吕玉兰事迹展厅为主展厅,坐北朝南,展厅面积356平方米,共展出照片214幅,实物58件。纪念馆以大量、详实的资料再现了吕玉兰由一个农民的女儿成长为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以及以吕玉兰为首的那一代创业者“植树造林、锁风固沙、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把一个贫困落后的穷沙窝,改造成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充分展现了吕玉兰同志艰苦奋斗的一生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5] [10]
- 吕玉兰墓地
吕玉兰墓位于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内,双凤山革命陵园始建于1974年,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由北凤山、南凤山和双凤湖组成。园内安放、安葬社会各界人士的骨灰。 [11]
- 吕玉兰纪念林
艺术形象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