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①指东汉首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和西汉旧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②唐显庆二年(657)以后,称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和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为两京。③北宋以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和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为两京。《宋史·太宗纪》:“减两京诸州系囚。”④明永乐以后,以京师顺天府与南京应天府为“两京”。 [1]
- 中文名
- 两京
- 东 汉
- 雒阳、长安
- 唐 代
- 长安、洛阳
- 北 宋
- 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
- 明 代
- 北京、南京
- 其 他
- 清代北京与盛京等
两京简介
播报编辑
两京,古时称同一朝代(或其某一时期)并设的两座京城(国都和陪都)。亦称两都。习惯上称两京者有东汉时东京洛阳及西京长安,北魏时洛京洛阳及北京平城,宋初东京开封府及西京河南府,明代北京及南京,清代北京及盛京等。 [28]
东汉两京
播报编辑
东汉时的两京,主要指东汉首都洛阳和西汉旧都长安。西汉初年,汉高祖曾欲定都洛阳,后在娄敬的劝说下迁都关中的咸阳旧地,并定名长安。 [4]此后,西汉王朝始终保持着关中长安的本位政策,洛阳与其他留有行宫的城池没有太大区别,但西汉中后期儒士们已经在以“周公营洛”为标杆,号召统治者迁都洛阳了,王莽的“新朝政权”便响应了儒生的号召,将洛阳升格为“新室东都”,以长安为“新室西都”。“都”与“京”同义,可以说昙花一现的王莽新朝第一次设置了“两京制度”。 [3]
东汉政权以洛阳为首都(并改名为雒阳)。由于东汉政权需要宣扬自家政权是西汉政权的延续,也就必须尊隆长安。因此,东汉政权便将洛阳称呼为“东京”,将西汉旧都长安称呼为“西京”,合为两京(此外还有“南都”南阳)。 [3]这一阶段的文学家也有吟咏两京的作品,例如班固有《两都赋》(即《西都赋》 [5-7]与《东都赋》 [8-10]),载于《后汉书·班固传》 [6] [9];张衡又比拟之而作有《二京赋》(即《西京赋》 [11-12]、与《东京赋》 [13-14]) [15],载《昭明文选》。 [16-17]
隋唐两京
播报编辑
隋朝灭亡后,李唐政权重新统一天下。除了武则天的武周时期与唐哀宗被朱温控制的傀儡时期以外,李唐政权几乎始终以长安为帝都所在,一般称“京师”。 [19-20]同时,自唐高宗显庆二年(657)以后,又改洛阳宫为东都。 [3] [21]高宗在《建东都诏》中说:“二京之盛,其来自昔。” [22]后世记录唐代史事时,也使用“两京”指代长安与洛阳,例如《新唐书·仆固怀恩传》说仆固怀恩“以复两京,有殊功,诏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封丰国公“等等。 [23]
五代北宋
播报编辑
五代至北宋,除后唐政权以长安为西都外,梁、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都把位于大运河枢纽的开封府当作首都,并称其为“东京”,称洛阳(河南府)为“西京”,合为两京。 [3]例如《宋史·太宗纪》记载雍熙三年的一则史事:“九月丙寅朔,减两京诸州系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释之。” [24]
明代两京
播报编辑